国家统计局25日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75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大力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总体健康水平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升到2023年的78.6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1年的80.0/10万降至2023年的15.1/10万,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1.4亿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占比为62.5%。
居民健康水平提升的背后,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据统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和床位数分别从1949年的3670个、8.5万张增加到2023年的107万个、1017万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从1949年的54.1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1524万人;截至2023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3.3亿人,参保覆盖面自2018年起持续稳定在95%以上。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1950年的61个增加到2023年的342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从1950年的30个增加到2023年的823个。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建成4大类59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
“国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阔步向前。中医医院从1950年的4个增加到2023年的5053个,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率、阅读率、信任率均高于90%。2023年底,全国已有182个中医药类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22年9月,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