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海内外专家探讨科学教育如何启蒙
一双白袜里的科学世界
顾泳/黄杨子
本报记者 顾泳 黄杨子
前天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教育论坛上,海内外专家就科学教育如何启蒙、科技“她”力量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等话题进行了热议。当下,怎样去教育年轻人,让他们对科学感兴趣,保持热忱与兴奋?2016年拉斯克医学特别成就奖得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科学教育名誉讲席教授布鲁斯·阿尔伯特介绍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
在旧金山,5岁的孩子开始上学,公立学校会有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在操场上穿上白色袜子走来走去,回到教室脱下袜子会发现,脏了的袜子沾满了灰尘、小石头,里面甚至还会有覆盖在岩石上被带下来的种子。老师此时抛出问题:哪些是种子、哪些是灰尘?孩子们的回答各有不同,老师也不会直接说出答案。下一步,就是让孩子通过实验来验证答案是否正确。把孩子们以为的“圆圆的种子”栽种在一起,观察它们会不会真的长出来。仅仅5岁的孩子,就像科学家一样去完成实验。
阿尔伯特作为上述课程的设计者之一,还参与了加州公立学校12岁学生的科学课程设计。“相比5岁孩子,这显然难度更大。学生们通过做实验,试图去解决问题,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并依据证据来做出决策。大学课程则更强调大家组成小组,共同解决问题。”
科学教育论坛还强调,科技“她”力量不可或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凡一说,医学遗传学的本质是研究生命的艺术,同时涉及临床实践、医学沟通、人文关怀等。今天谈到基因,已不是遗传学的专有词。“社会基因、文化基因、创新基因,在这些基因的共同作用下,各种科学与文化交织碰撞,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如今的女科学家是多元的、立体的,她们所具备的科学和文化底蕴,就像双螺旋一样,在发力时能突破更多界限。曾凡一寄语年轻女性科技工作者:了解自己、充实自己,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提高综合素质,形成系统化、逻辑性、创新性的科研思维,未来会有无限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