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大咖说|孙小荣:中高端酒店在县域市场如何定位?

  中新经纬10月11日电 题:中高端酒店在县域市场如何定位?

  作者 孙小荣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孙小荣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以青山绿水、古镇小巷为代表的县域旅游“一夜之间”成为宠儿。而在这场县域旅游的盛宴中,高端酒店品牌们纷纷踏上“奔县”的征途,给一场“诗与远方”的旅行加上华丽注脚,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体验到高品质的服务与舒适。

  全季、亚朵等轻奢连锁品牌开始出现在乡镇,包括万豪、洲际在内的国际五星级连锁酒店,也亲自下场来到县城。终究还是一场生意的高端酒店产业,要如何唱响这一曲“田园牧歌”?

  县域市场的欢乐颂:高端酒店是否适配?

  在探讨高端酒店是否适宜入驻县域市场之前,首先需要厘清一个认知误区,即认为郊区县经济欠发达、消费能力不足,无法承载高端酒店。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以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为例,部分郊区县的经济发展规模和增速已超越中心城区,不乏知名企业和大牌酒店入驻其中。在旅游资源丰富、商贸产业繁荣的县域,酒店的品牌集聚效应也超越了中心城区。例如,部分“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和消费能力,丝毫不逊于许多大都市。反问一句,县域凭什么就不能拥有高端品牌酒店?

  从文旅视角审视,我们发现,众多知名景区和文旅项目往往坐落于县域,而非中心城区。如桂林的阳朔、龙胜、兴安等地,或是黄山、徽州古城、西递、宏村、呈坎等景区,都是县域的旅游瑰宝;这些“旅游中心”对高端酒店的需求日益增长。

  近两年,高端品牌酒店下沉县域,这源于一二线城市对于品牌酒店需求的饱和。而文旅消费客群对独特、小众目的地的探索热情日益高涨,县域旅游的潜力和吸引力日益凸显。同时,特色优质文旅资源丰富的或者优质企业集聚、商贸集聚的县域,正在催生“文旅+商旅”的规模化住宿需求。

  举例来说,很多近两年爆火的目的地曾“默默无闻”,比如甘肃天水因一碗麻辣烫而火热。城市更新空间的转向和文旅消费喜好的转向,形成两种“下沉”的交互,构建起县域与品牌酒店的供需关系。这就是高端品牌酒店下沉县域的价值驱动。

  中高端酒店的“奔县变形记”:如何定位品牌调性?

  高端品牌酒店的下沉,既源于市场需求,也受惠于品牌传播的策略。在一些偏远但旅游资源独特的县域景区,酒店在旺季可获取显著收益,而在淡季则可视为品牌形象的流动宣传,即使在亏损时期,也能创造无形的品牌价值。例如,成为“网红”打卡地,或出于支持偏远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社会责任,都会产生品牌形象的传播价值。而因此“节省”出来的“广告费”,可以抵消淡季的成本亏损。

  因此,高端品牌酒店即便落地欠发达的县域,在硬件上依然会保持“奢华”。对于旅行经验丰富的旅行者而言,酒店的安全、舒适和本地化体验,或许比“奢华”更奢华。

  应当注意的是,作为重资产尤其是成本投入更高的高端酒店,在县域的布局需深思熟虑,谨慎评估目的地的长期发展潜力,比如有些县域突然爆火,可能就是社交媒体上的一阵风,未必具有更好的文旅发展环境和潜力。

  同时,高端酒店也需注重品牌建设,融入当地文化,提升服务质量和体验感。例如,打造开放共享的空间,增设互动区,通过举办活动、会议,借助社交媒体营销,强化酒店在县域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笔者认为,让住宿空间升级为趣玩空间,成为县城必须去体验的文化地标,是一种不错的趋势,近年来,很多酒店的大堂都设有书店阅读区、茶吧咖啡吧、亲子互动区等,将封闭的大堂逐渐打造为开放的共享空间。

  总而言之,实现可持续盈利固然是酒店的目标,但如果高端品牌酒店的入驻能够改变一个县城的服务生态,引领县城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在盈利的基础上产生了价值外溢,进而实现了更高层级的社会价值,这会进一步为高端酒店的品牌赋能。(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Tags: